
上篇,小弟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立德、立志和坚守正道。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如何教孩子与人相处和建立一个思想的架构。
自小,父母就以身教告诉我凡事替人着想,做事别斤斤计较。家慈还有一句口头禅——处处吃亏,处处占便宜。小时候,村口的道路因为年尾的雨季而变得一坑一洞;我们一家三口就会推着“鸡公车”,载着一车又一车的石子和砖块,把道路填好。当年路过的村民只是笑笑,后来还听到一些“搏出位,出风头”等言语;我们也不管这么多,只要晚上骑电单车或脚车回家的人不会因陷入坑洞而摔倒就好。我们一家还做了许多“蠢事”,譬如把住宅区的一块荒地开垦成一个有花草、凳子、秋千、跷跷板及羽球场的休闲地。记得有一次,行走蹒跚的母亲在晨运后,弯下腰子,把草场上的玻璃碎块一片一片地拾起来。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竟然有人责怪她: “萧老师,这些工不是你做的。你走路都不方便,何必拾垃圾呢?”奇怪的是,这班人,自己不做,还不许别人做?我呢?每年都把课室里的窗帘布带回家洗;老师上课前,总是自发地把黑板擦干净;学校的二十余个筹款铁箱,自己在角落头涂涂写写……怎知,一位较好的同班同学,在我们快毕业的时候,对我说:“嘉亮,你是否看太多武侠小说?不要凡事都出风头,没有人会喜欢“参你玩”的……”我也不太放在心上,毕竟心安理得就好。出来社会工作后,我还是保持一贯的热心。对于新来的讲师,我会主动地分享自己曾教过的同科教学讲义与资料。怎知,在某位讲师教了一个学期后就呈辞的事件后,院长竟然说我给的讲义把她吓走了。(事实是管理层突然要这位讲师教三门学科而把人赶走的)
不知为何,慢慢的,我也变得冷漠了……。一直到某个晚上,我讲了这个故事给孩子听而猛然醒悟过来。一位父亲在孩子碰上挫折后,拉他到厨房里煮三样食材。这三样食材在未煮熟前,都是坚硬的——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热水煮后,萝卜变软了;鸡蛋表面没任何改变,可是内心硬化了;只有咖啡豆不但保持原状,还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一刻,我留下泪水,告诉孩子们:“爸爸这些年,变成了煮熟的鸡蛋,内心冷漠了。千万别学我,我会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家慈所讲的:“不怕吃亏,先对别人好”及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有一个观念,我们必须让它嵌入孩子的生命里——那就是“爱人如己”。孩子在新年来临前,期待收到贺卡;那么,我们得陪孩子们先写下贺卡,寄给亲朋好友。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帮助人的活动,譬如帮水灾灾民筹集日常用品和药物,替孤儿院筹款及打扫等等。这些事情,我们乐意做,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就得相互付出;我们先施给,并不是要求任何回报,而是明白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令我感到安慰的是,孩子会要求母亲去探访已故钢琴老师的老母亲,有好吃的糕点,他们会塞一块进奶奶的口里……衷心希望他俩永远秉持这样的爱心,千万别像曾经的我一样,被无情的遭遇磨得只剩下冷漠。
接下来,小弟想要谈一个现今的学校从来不教,而大部分家长又都不知,却需要我们毕生的努力去实行的——中庸之道。“什么?中庸?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凡事都站中间,做事只求不得不失,和稀泥而已。”各位,中庸的这个“中”,的确是有不偏不倚的意义,但绝对不是叫大家和稀泥,而是高度地要求我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而且必须拿捏得刚刚好,因为过犹不及!至于“庸”,则是天下不变的常道,即使是在微隐的事情上,也得发现它,也得活出“天道”。听到奉元书社的林世奇老师讲解的《中庸》时,小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真正的《中庸》和我们所认知的完全不一样。
那么,我们要如何教导孩子拿捏事情刚刚好呢?且看小弟所分享的例子。今年初,女儿与同班了四年的同学被分派到不同的班级里。过了不久的一天,女儿放学后问了我一个问题:“爸,我的好朋友,马来文功课不会做,想向我借来抄,可以吗?”“什么功课呢?借给朋友抄,岂不是害了他?”“是那天你教我的长文缩短。爸,如果我不借他抄,他会被很凶的马来文老师“打死”,我也会失去这个朋友;如果借他抄,又会害了他。怎么办?”“那篇长文缩短的确很难,老师没教过,相信你们也不会。这样,爸替你出个主意,把爸爸之前教你如何做长文缩短的笔记借给他,并且你在未上课前的时段讲解给他听,问题不是解决了吗?如果他还是怪你不让他抄,你就告诉他,只是抄会害了他。”女儿认同我的意见,也顺利地完成任务。看官们,小弟认为要办好一件事,必须坚持两点。第一,我们得为需要帮忙的人着想,深入地了解其问题及明白怎样才能真正的帮到他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以免好心做坏事。第二,凡事都得顺着正道而行,在对的时间点上,把事情处理得刚刚好。
此外,通过吕世浩老师所讲的网课《秦始皇》,我们可以学习古人如何处理事情的智慧,和他们方法的成效,以便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呢?很简单。当我们读历史书时,每当到一个必须做抉择的地方,我们就先把书关上,然后将自己代入角色,尝试去解决那问题。接着,我们认真地学习古人的做法。相信日久有功,通过无数的模拟练习,我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定会大大地提升。
以下是吕老师的讲《秦始皇》网页,谨与大家共勉之。
各位,以上这么重要的事情,现代的学校却从来不教。那么,我们唯有靠自己,好好地把这些生活中所需的智慧,一一地传授给下一代了。
- 摄影:Lin Yun Yun(台湾)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外婆的馈赠/李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