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印象有如形成一个框框,限制了我们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束缚了我们的认知空间。有什么比这个更不利的情况吗?有,就是对自己塑造一个刻板印象。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身旁很多人都深信自己做不了某些事,譬如写作、学数学、唱歌,什么都可能,举不完的例子。这就是我所谓的对自己塑造了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旦构成,每逢碰上“罩门”就未战先败,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终其一生也不改变。作茧自缚除了是一个问题,我总是很好奇这到底有什么道理可言?因为小时候写了一篇烂作文被老师骂,从此再也无法写作文?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不会做,就此注定再也学不了数学?为什么人会有接受自己一坏到底的勇气,却没有隔一段时间后再尝试一次的意愿?
以前有政党组织“口才训练班”(现在可能还在继续,不清楚),其实主要是在训练勇气。结业时他们会有一个公开演出,让参与者表演才艺,展示成效。有一回,在巴生某民众礼堂的结业礼中有人表演唱歌,一首歌唱得真是慌腔走板,观众只得默默忍耐,好不容易挨完一首歌,表演者学演唱会的歌星问:“要不要再来一首?”全场几百名观众异口同声坚定拒绝:“不要!”空有勇气,不见实力,问题已经不在束缚自己,而是应该避免祸害社会,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公德心。
所以,在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我们不妨重新挑战过去没做好的一些事,譬如写作,譬如学数学,譬如烹饪,或者其他任何事。自从上次的失败后,也许经过高人指点开窍了?或者经历过生活的洗礼,进步了?这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再次尝试,也许会获得和想象不一样的结果。最坏的情况,顶多就是没改变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人生的各种束缚已经够多了,我们没必要再为自己多添束缚。平时对自己多用心,人总应该随着时间多少进步一点,那就是在解放自己身上、心理的枷锁啊!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刻板印象
- 上一篇文章链接:千万别被“刻板印象”刻板了自己的认知和眼光/刘姥姥的孙女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