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刘明星(马来西亚)

追溯起来,刻板印象一词的源头大概不出西文stereotype之外吧?可是这西文能确定是英文吗?恐怕未必。毕竟,再往上溯源,还有法语、拉丁语,乃至希腊语都是类似的模版,而这些“西方语文”,在稍早期都曾漂洋过海或横跨大陆,和“东方语文”比如原始印欧语打交道的痕迹仍然清晰。至少这st-是与站立相关意义词组的根本是板上钉钉的。

当然,大量活字印刷毕竟是比一块块版样刻印晚近的现象。雕版印刷工艺几经辗转自不能一言蔽之;印刷术在传播文字的功能上贡献也自然不能抹杀,可是印刷和刻板的关系已经几乎没人去深究了。另一方面,西文的stereo除了本来的立体含义,所引出的指向刻板也是人类知道拓印后才成为可能的。用stereo来指涉刻板,在文献考察上,最迟也距今超过两百年的。然而,再度延伸出的刻板印象一层含义则要更晚期。成了印象,不多不少会有心理学上的范围所及的。

于是,我们从中看到历时变化下的词语会有不同的面向。在数字化时代,印刷与刻板几乎要断绝关系了,文字的载体既然超过了绵帛纸张,到了半导体数据,我们理解的刻板当然也不能同日而语了。

既然刻板印象已经超过了本来的刻板含义,我们语言中特有的抽象功能自然会找到更主流的归宿。但是刻板印象的本来面目如果不层层挖掘,也许就会仅限于现代词典中的描述了。毕竟,收集含义是复杂的工作,而且所有的百科全书也不见得容纳下一切词语含义的组合。

虽然人脑的复杂程度还在探索的过程,但我们使用时还是不免要简化到可以理解的程度,所以,刻板印象作为简化之后的某些特点,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说有点贬低智慧的能力,可是生也有涯,人活着总要摸着边际才有知道的契机。

姑且容许刻板印象帮助记忆吧,但是切莫以为它就是真实的情况。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刻板印象
  • 上一篇文章链接:刻板印象/宫天闹(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