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天的砂州内陆,村民大致上已经把稻苗或稻种播好或插好。
种水稻的,九月天的稻田,一眼望去,嫩嫩的稻秧整齐的插在水里。再过一两个月,你有机会再倒回来看,稻秧已经长高长大许多,全部的绿叶覆盖整个稻田,绿油油一片,煞是好看。
种山蹈或称旱稻的,稻种播在小山坡的耕地。小山坡原本是被荒芜了多年的土地,经过清理树木杂草,一个月暴晒,一把火将之烧个清光。这个方法叫:刀耕火种,也叫刀耕火耨或火耕。
被烧后的土地,呈现一片焦黑。草木灰就是提升土壤肥沃的天然肥料。
砂拉越地广人稀,在西马联邦政府长期统治和剥削东马之下,造成东马经济落后。东马郊区的发展更是长期被忽略,这种古老的农业技术,也就一直被保留下来。
居住在内陆的村民,如果健康没有问题,身体还能行动,即便年纪很大,他们都会坚持种稻,自供自给。
种稻绝对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收成也未必与努力成正比,但是对居民来说,种稻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是换取丰盛精神的不二法门,是家家户户必做的工作。六月,砍伐及清理荒芜小片的森林地。七月,焚烧干枯的树木杂草。八、九月,播种。二至五月,收割、晒谷、储藏。一年之中,超过半年是在非常忙碌的时间中度过。若是有丰收,就能将剩余的稻谷留着,以防万一来年欠收时无米可食。

为了储存剩余的稻米,不让老鼠有机会偷吃,村民在屋前空地建一个四根柱子的小屋,四根柱子钉上一片锌片,滑溜溜的锌片就阻挡了老鼠攀爬上去的可能。村民只要架上梯子,就可以上下谷仓。
其余的月份,村民用来制造小舢板、维修或建造新屋、捕鱼打猎,日子在半忙碌半悠闲中度过。
村民居住的环境就是一片森林,从小他们就与大人一起奔走森林小径,对森林的方向,什么地方有河流瀑布,什么地方是陡斜的山崖,什么地方长满可食的植物果树,都了如指掌,可以轻易找到。
在如此环境长大的孩子,心性善良温顺,刻苦耐劳,对物资的欲望也不会太高。在城市人眼中,村民这种无心用世、无心作为、无心胜人的生活哲学,就是没大志。政府或城市人也许希望这些村民涌入城市,将时间精力用来挣钱,为建立繁华城市贡献人生。
我倒希望这些朴素的村民,尽可能的在自己的乡区扎根,保留自己的语言、生活习俗,尽可能在这个小小的地球继续传承,不被消灭。
- 摄影:黄汉初(马来西亚)
- 主题:平凡
- 上一篇文章链接: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牧芳萱(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