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代表让步。退一步,说明我愿意慢一点走、绕道走,或者干脆就不走了,您请便!
碰到缺乏教养的人,你退一步,只会增长他的气焰,会不会产生“海阔天空”的效果实际上还真不一定。浙江大学的徐岱教授曾提醒我们:“所有老生常谈都值得怀疑。”我尝试用这个态度检视生活,结果彷佛发现了全新的另一个世界。
“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是刻画了一个美丽的幻象,并没有说清楚细节。首先,该不该退让?凡事退一步,求的是海阔天空,但是如果牺牲了原则、底线,难道不会造成心理不平衡?退一步之后,是不是得准备再退两步、三步,更多步?
退一步,如果只是克制自己,避免无谓的纷争,而且风过水无痕,无伤大雅。那么,退一步,还是可取的。孔子不是说过“克己复礼为仁”吗?克己是约束自己,复礼指的是符合礼,也可以说是符合原则。换句话说,约束自己,但又符合原则,在孔子看来就算是仁了。即使没认真读过《论语》,听过阿亮的<子曰>也明白,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仁是什么,不说好像还懂,真要深入解释反而有点没把握。《说文解字》曰:“恕,仁也。”反过来说,仁就是恕。恕又是什么呢?“恕”字拆开就是“如心”。如谁的心?如自己的心,再推己及人,如大家的心。
按儒家的标准来说,做人做事都要符合“仁”,既不违背自己的心,也不辜负其他人的心。好,那什么情况不能退让?
当仁不让!“凡是阻挡仁的情况都不能让”是我个人的解释。
譬如,我的工作是做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但凡严重违反公共安全的措施都不允许妥协,根本没什么好商量的。然而,社会上无良商人比比皆是,他们的逻辑永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好不是很开心吗?如果安全可以“退一步”,典当的必然是公共安全;做安全检查的人必须以最坏情况来设想可能发生的状况,而最坏情况往往都是不可想象的。用任何角度来审视,妥协都不可能符合人情道理,绝对是“不仁”的表现。那还能够怎么办?辞职不干而已。公司的顾客一直有来有去,关键在有些人以为金钱可以搞定一切,而我不认同。
不跟无良商人同流合污是我能够坚守的基本原则,而如何改变无良商人则是创立《学文集》的动机之一。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至于其他行业,其他情况,坚持“当仁不让”实际上非常考验个人操守。你经历过这种考验吗?你做到了吗?
-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 主题:退一步
- 上一篇文章链接:退一步的人生哲学/徐嘉亮(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