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时候,除非是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我们都习惯于说话留有余地,做事留有余地,为人做事上秉持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原则,减少推进事情的阻力。
留有余地,仔细想来,就是退一步的意思。
有一个成语,退避三舍。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发迹之前,曾得到过楚成王的恩惠,重耳向对方承诺,如果有一天,晋国和楚国交战,愿意让己方军队退避三舍(共九十里路),后再交战。
意思是我先退九十里,这不仅仅是退一步了,是退很多步了。充分给对方机会和情面,尽力挽救双方的情谊,以和为贵。
但故事的结尾如何呢?事实上,多年后,真的发生了这一幕,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了,晋文公重耳也实现了他曾经许下的诺言,退避三舍。但楚军以为晋军弱小胆小,犯了骄傲轻敌的毛病,最终晋军大破楚军,获得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退一步,绝非是被动的、胆小的行为,而是清醒的、理智的行为。退一步,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计策。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遇到对方退一步的情况,请给以充分的尊重,并谦虚谨慎以待;在有必要时,也可以自退一步,给对方以机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退一步海阔天空,没必要咄咄逼人不留余地。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退一步
- 上一篇文章链接:退后为前进/何奚(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