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心怀梦想的动物。小猫小狗在睡梦中也会蹬蹬腿或微微颤抖,也许它们会梦见自己的远方,但他们并不会表达。我们无从得知动物有否梦想,只能说人是明确的具有梦想且能表达梦想的动物。我们小时候心智尚未健全,还不懂得思虑未来,每天的好吃的和好玩具就会让我们很开心,这些东西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小时候的“诗和远方”;随着年龄渐长,我们的“诗和远方”越来越扩大、升华,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各异的人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梦想。已故老学者何兆武先生回忆当时西南联大的生活时曾说,当时为什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有那么大的学术成绩,大家的学习和研究能如此有干劲,就是因为大家都怀着一个念头,即等抗战胜利了中国就变好了,是这个念头牵着大家一路向前走,不管多坎坷。还有句俗语: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在逆境中,“诗和远方”是我们前进的第一动力,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特点。
然而对这个未达之地的执念过头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动物不见得有啥梦想,不过动物的一大优势是:活在当下。它们不会对未来思虑过多,只要眼前有吃的住的就会很开心——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意义。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孩同样如此。为什么小孩那么有活力,正因为相比大人,小孩反倒是最“现实”的人!他们和动物差不多,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会全身心投入享受,不会思虑太多,甚至在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年龄还会有“万物皆属于我”的错觉。而随着小孩渐渐长大,他们的“诗和远方”也渐渐生长起来、体系化起来了。他们渐渐明白了为了明天的幸福就要忍受今天的痛苦。梦想的开始同样也是苦心经营、处心积虑的开始。如果对梦想的执念过重,而又无法与环境和行动调和,那么无尽的思虑和苦恼就会袭来。很多抑郁症患者正是病在无法调和梦想和现实。
处理好梦想与现实、欲望与行动、执念与环境的关系,真是一个又大又难的课题。心怀远方,活在当下,说着容易做着何其难。思想让人走出了和动物不一样的文明之路,也同样是这个思想让人承受着动物无需承受的痛苦。尤其在这个后疫情时代,种种不确定性时刻会袭击到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头上,我们不知道今天的平静生活会被明天突如其来的什么东西所打破,越想越烦的时候,胡吃傻睡的境界反倒成了“诗和远方”了。真羡慕动物和小孩那种“只活在当下”的彻底性。写到这里想起网上最近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说得挺好的!如果“诗和远方”不再让你心旷神怡,反倒让你在现实环境里感到痛苦,思虑过重,那么为何不放弃之?只不过放弃一个你坚持了很久很久的梦想,同样说着容易做着难罢了。有梦不易,无梦更难,放弃一个梦难上加难。总之,这个世上没有现成的路,我们都是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蹚出一条路,那就无论遭遇什么也别想太多,先这么走下去吧。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诗和远方
- 上一篇文章链接:临床实验/刘明星(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