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题目显然是与本月主题唱对台的。
倒不是说诗与远方不值得期待,或者不宜向往。只不过是在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修辞,带有一些精神麻醉的感觉,暂时不想在还能实现什么的时候就急切地去奔向远方而已。
坊间传闻的九十八葩的莲花清瘟胶囊仍然在传闻下继续行销,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陷入瘟疫中时起着一些安慰作用。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名字取得很西药并十分便宜的杀虫药,似乎更大面积地受到青睐——伊维菌素。据说印度北方邦凭它取得巨大的成果,甚至邻国印度尼西亚也有类似印度的做法。对于远方的事,我抱观望态度,不敢轻易相信。
至于那些号称新研发,但价格严重超标,以后缀-avir取名,且已经临床实验证明有效超过一半的新型药物,普罗大众大概有一种负担不来的慨叹。穷人请自求多福的意思吧。
也有一群人在质疑已经大力推广的疫苗是不是一场铺天盖地的骗局。至少我在脸书的友人之中就不断可以看到某程度的表态,而且因为在对付“假讯息”的语境下,是冒着被脸书管理判处禁言乃至被封的风险,躲开人工智能审查机制下发表的。
短短的两三段,就冒出了传统中药、改良中药胶囊、细菌提炼出来的西药、加速研发的新药物、新疫苗,这新疫苗又能粗略分成:信使核糖核酸疫苗、腺病毒疫苗、灭活病毒疫苗几类,各不相同的抗疫方案。这还未包括相信自然免疫系统,命运安排等等的其他因素。
毫无悬念,都是与流行的新冠19相关的态度。
现代医学以科学自居。科学就涉及验证。但验证的方法又五花八门,肯定令外行人目不暇给。题目挑出的临床实验研究是有既定流程的,如何布置实验,如何建立对照组,研究对象数量等等。然后还有综合种种实验报告的后分析(meta-analysis)的可信程度。在赶鸭子上架的急躁下,救急方法很多是未能获得足够证据的临时判断。我们实在有必要好好思考。
所谓的临床,也就是给染疫的群众进行检查。不在病榻上,又临什么床呢?写出来都觉得有点残酷,临床就是把病当成一场试验,用实证数据来计算有效与否。
这数字不会骗人,但读数据的人却是会自欺欺人的。抱着这样的质疑态度,固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九十八九十九百分比的数字,千万不要以为是信心的保证。这新冠病毒的感染,致命率就并不简单。号称九十八葩有效的,要看好这有效性是如何定义的。如果吃了不死就是有效,那不吃也不死呢?
诗化科学好像不可能,这柏拉图老早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第十卷写出有点诗和哲学唱对台的意味。这次,我们又如何在期盼未来发展下,看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呢?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诗和远方
- 上一篇文章链接:我的诗和远方/宫天闹(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