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没空教的一些事/山三(马来西亚)

“为什么他们要挤在大船上坐几个星期下南洋?”才九岁指着电视荧幕的黑白照问道。“那时(晚清时期)中国战乱,平民百姓生活贫苦,没吃的,与其等死,就只好下南洋谋生。”我简单地回答。“阿公阿嫲就是这样坐船来马来亚的吗?”才九岁再问,我继续答:“正确来说是,阿公阿嫲的阿公阿嫲,就是我们的祖先……”

“为什么历史课本不要把叶亚来的名字写上去?他不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吗?”才九岁在听新闻评论时问道。“他要让你忘记,不告诉你这件事,你不知道,你孩子、孙子、曾孙……都不知道,慢慢就没人知道了!”这次是外子回答问题。“怎么能忘记他呢?如果不是他,吉隆坡现在还是一个烂泥巴地!”才九岁愤愤不平地说。

“林连玉是谁?为什么这些人要去‘拜祭’他?”才九岁问,新闻正在播放“林连玉先生公祭礼”的一些画面。“现在你是马来西亚的华人、会说华语、有华文源流学校上课等等,林连玉先生功不可没!林连玉先生本是一位老师,在马来亚致力于维护华文母语教育和积极争取把华文列为马来西亚官方语文之一……”我立马变身为“讲古婆”跟儿子说起历史来。

在浙大学习期间,曾遇见几位朋友难以理解马来西亚华人为何那么“执着于”捍卫华文教育?嗯,这的确是一段充满辛酸血泪的长篇故事,有兴趣者可在网上搜一搜缘由。但,我们得从“语言和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及文化”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最后,借林连玉先生的一段话回应一些总有意无意地拿种族课题大作文章的政客:“马来亚原是处女地,由各民族共同致力开发,才有今日的繁荣。各地义山,埋在地下数百万具华人的枯骨,都是开发马来亚的功臣。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 “卖猪仔”老照片摘自网络
  • 主题:巨人肩膀上
  • 上一篇文章链接:巨人肩膀已倒/零会穷(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