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明威是生平第一位认识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人与海》自然是第一本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老人与海》一共读过三遍,其中两遍还是在老师指导下读的。犹记有一回书读完后分组讨论,同学Simon很困惑又很认真地问:“那老人到底在抓什么鱼啊?”每每忆起这一幕往事,不得不承认Simon同学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老人与海》的其中一句名句是“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典型的海明威风格,阳刚味十足,man到不行。我常常想,应该怎么看待海明威后来吞枪自杀这件事——他是被打败了?还是被摧毁了?至今没有答案。
无论如何,这句话曾经无数次在低潮时为我提供力量,不能被打败,继续抗争!即使已经走到弹尽粮绝的窘境,还可以丢几块石头作垂死挣扎呀!说不定下一分钟就时来运转了呢?以前沈观仰老师曾经指我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好像也没说错。但不轻易言败的信念,毫无疑问来自“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全世界从2020年初就陆续被疫情困住,刚开始马来西亚抗疫有过辉煌的时刻,可惜后来越抗越糟糕,如今就剩下打疫苗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为了抗疫,我们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名堂各异的种种行动管制,今年六月又开始全面封锁;这一封锁已经一个半月过去,而解禁的日子遥遥无期,确诊的人数蒸蒸日上。许多人已经在过去一年耗尽了积蓄,如今不能去工作的、失业的人们已经活不下去,自杀案件比起往年飙高许多。于是有心人倡议生活面对困难的人,在家门外举起白旗,让还有能力的邻居尽量帮忙。
然而,那些举白旗的人,一群被生活压力打败的人,没做到“可以被摧毁,不可以被打败”,是不是意味着有点那个呢?我想,没有哪个,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值得去指指点点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运气不济而已。被生活压力打败的人,如果没有人从旁拉一把,很容易就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举白旗运动,在我看来,实是功德一件。
一句格言,可以作为我们平时行为举止的自我要求,但并不适合拿去衡量其他人。或许,我们目前状况还过得去,站着说话腰不疼,假如有朝一日自己也陷入无计可施、进退维谷的绝境,还会坚持自己宁可被摧毁,绝不言败吗?不到那一刻,也许永远都不知道答案。
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看那么简单,这一点其实我很清楚,所以始终无法斩钉截铁地断言海明威的自杀,究竟是他被打败了?还是被摧毁了?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主题:一句格言
上一篇文章链接:说话的艺术/周丽雯(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