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老师,可以影响你一辈子;一句话,可以流芳百世,影响好多人的一辈子!
在台湾的大学中国文学系有一门课叫国学导读,可说是让中文人揭开五千年文学发展帷幕的必修课,上课内容我当然没办法想起来,可是当年负责教导这门课的老师,却是多年后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老师目测五十上下,皮肤净白个子矮小,一头清爽的短发参杂着一缕缕银丝,就是一副正气凛然的书生模样。他双眼炯炯有神,被瞄一眼马上自惭形秽,目光锐利得找不到一丝温柔!国学导读第一堂课就让我惊艳,老师风度翩翩地走进课室,手上空空如也,走到讲台上,一屁股坐下就翘起了二郎腿,打开麦克风,张嘴就侃侃而谈,一直到下课,黑板上半个字都没有。台下的我目瞪口呆,默默认定要选修老师开的每一堂课。于是,到了大二,我就坐到了“道家文献”的课室里头,这是一个影响了大半辈子的决定。老子的思想文学改变了我对大部分事情的想法,逐渐形成日后待人处事的态度与生活方式。
国学经典里头除了原文还有各家注释,往往都是很厚实的一大本,价钱也不便宜。当时生活费拮据,为了省钱,课本都是图书馆借来的,直到现在我都很后悔没有收藏一本《道德经》。话说当时,我自以为很认真上课,总是低头狂写笔记,因为书是借来的,我得把原文重新抄写一次,老师上课又不按章节,于是课堂上的我经常手忙脚乱!某日,老师上课上得起劲,我笔记抄得飞快的那个瞬间,六个字就这样没来由的钻入我的耳朵:“吾日三省吾身”!谁说的这句话,我没听见,所以一直以为是老子的格言;后面的解释,我也没记录,所以一直不知道老子为什么要这样说。但是,我在笔记本内,大剌剌地写下这六个字,还在心中默念了好几遍。这六个字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之后人生的座右铭。
以那时候稚嫩的生命经验、粗浅的释义能力,我把“吾日三省吾身”解释成:我每一天三次反省我自己!自我反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一天还要做三次!你说做人能不好好思考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吗?而且要反复思考,至少要三次才能算数。老子太了不起了,如此谨言慎行、严以律己,难怪千古流传。我自以为的这个解释,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上,尤其在购物方面。欲望本身无穷无尽,现代人对物欲的追求更是泛滥成灾,我个人相当不屑这种消费态度,所以买东西前都要思考三次,势必区分出:想要、需要、须要!商品必须要通过最高级别的“须要”才能付款带回家。如果只是“想要”就会在购物篮里被淘汰出局。不止购物,买屋搬迁、转职创业、结婚生子,全都适用。想一想,这样解释是不是跟“三思而后行”有点相似?怎么会有两句意思几乎一样的话经历了几千年历史,被一起保留了下来?历代学者们应该都会懂得优胜劣汰,选择最精华的那句才对啊?当然,我从来没怀疑过自己对“吾日三省吾身”的解释,就一直遵照这个宗旨过着每一天……
一直到上周的读书会,才终于被我发现了這個錯誤,所以人怎么能不读书呢?“吾日三省吾身”是我的脑袋自己节录下来的六个字,原文出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四章,全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意思并不是要每日反省三次,而是反省三件事:谋而不忠、交而不信、传而不习。用这三件事来检讨自己的德行,不能随意度日、胡作非为。和我多年前那一厢情愿的解读简直天差地别,但是在古文中,“三”有“多”的意思,所以我还是可以自圆其说,把曾子的话当成是:我每日用很多件事反省自己!包括购物消费旅游、交友创业转行、买车买房买家私、交往结婚生孩子……这样应该也算是勉强成立吧?
格言经历悠悠岁月能永垂不朽,自然意义非凡,但是每一个人的阅历不同、经验各异,被解读的方式何止千百?是非对错或许不重要,毕竟高低决定视角,但人真的不能不读书,就像宠物一定要吃饲料一样!
摄影:李嘉永(台湾)
主题:一句格言
上一篇文章链接:一句格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东风(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