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FB关注的一个群前几天转发了一个帖,内容如下:“你与一个人初次约会,结果一坐下来,那个人对你说了他最喜欢的一部书的书名。你听完之后立刻离开了。请问那本书是什么?”
在现实中我没干过这样的事,也没碰过这样的人。面对一个没那么熟悉的人,书籍怎会是最好的破冰手段?我有点怀疑。无论如何,这不妨碍我们去回想,是不是真有这样一本书或一位作者足以让你倒尽胃口的?如果有兴趣分享,不妨留言。纯粹个人的读书品味,无需顾忌。
书买多了,难免会错手买到些烂货。我倒不会单纯以不合自己胃口作为判断一本书烂,还是不烂的标准,狗屁书和烂书我分得很清楚。对我个人而言,判断烂书和烂人的标准一致:三观不正。我总觉得,上天让自己买到这样一本烂书,应该是有深意的。思来想去,天意只有一个:不能让它继续危害人间。
就这样,买来的烂书都不时被我择个黄道吉日一把火烧掉。我不会把祸害转送他人,也不会丢去环保站,一定要亲手彻底毁灭它。多年以后,在电影《魔戒》看到主角佛罗多把那枚戒子丢进火山口时,颇有吾道不孤之慨叹。
我都烧过些什么书?烧的时候会不会有犯罪感?坦白说,烂书烧了也就完了,还管它什么书名、什么作者干嘛?我又没办超度法事的计划。至于说有没有犯罪感?坦白说,没有。我总觉得自己是在为民除害,应该有谁颁个好市民奖才对。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孤家寡人的时候,曾经有热心人士想要帮忙拉红线,对方是我没见过,但妹妹稍微有点认识的一位小姐。我生性随和、博爱,向来都觉得只要是个活人、是个女人,就不妨认识认识。不过,老妹不赞成:“我哥?她看《姐妹》的噢!”
或许,我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随和、博爱。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主题:克制·放纵
上一篇文章链接:固定刑/刘明星(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