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贴文二之一:卷土重来的计划经济/江扬(中国)

随着中国政治形势逐渐向左转,计划经济的论调也卷土重来,而为了不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自相矛盾,御用文人们费尽心思地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相辅相成才是正道的解释。这种中庸模棱的说法当然自邓小平时代即有,只不过过去是用这样的说法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而今天则是通过这种解释来掩饰计划经济的卷土重来。他们已然忘记,改革开放的成功毫无疑问是将计划经济限制到最低程度的结果。如今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距离,就忙不迭地过河拆桥,大步走上回头路。

另一种为计划经济摇旗呐喊的声音来自于理工科的控制论。这种论调的依据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失败是由于传统的计划缺少计算机的辅助而导致无法达到真正精细地计划。而今天计算机的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有能力为每个人计算出具体需求以及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控制,那么这样不仅能避免传统宏观控制过于粗放的缺点,又能避免纯市场经济的资源浪费,似乎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理想状态。这一派的始祖来自于英国学者比尔(Stafford Beer)在七十年代受智利总统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之邀设计的Cybersyn系统。这种原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各个工业节点、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控制操作来接管“智利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并在当时智利的大罢工中起到了很好的应对调度作用。只可惜这个系统随着阿连德政府倒台从未得到充分的实践验证。中心控制论的拥护者相信,如果当时这个系统延续发展到今天,也许世界不会是自由市场的一统天下。

将社会治理全盘托付给机器,无论计算结果多么精确,效果多么显著,即便民众无法反对,那些最高统治者们恐怕总会有些惴惴不安。机器决定最后拍板意志,也即篡夺了最高决策权,这让尝过权力春药滋味的掌权者们无法割舍。而一旦最高权力无法让渡给“理想客观”的计算系统,那么问题的关键又回到了最高意志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大多数国民利益重合以及我们如何能够确保这种重合并非暂时的偶然。此外,即便机器可以精密计算出所有人的需求与消费,但创造力、能动性这些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的心理驱动又如何计算?心理学长期无法在科学门派里名正言顺,皆在于人的心理活动难以精确量化——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只能提供一种定性解释。脑科学一日没有彻底攻克人的大脑,机器对于人的判断就不可能绝对精确,那么计算机计划一切则只能是天方夜谭。

如果把计算机控制论的思维放到全世界的发展上来看,情形更加不言自明。新冷战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惊呼民主统治全球的延缓,但另一方面,美国重启火星计划也正受益于新冷战的开启。回望人类文明的发展,虽然充斥着战争屠杀的至暗时刻,但所有的璀璨成果亦来自于各国族之间的自由竞争。无论民主专制,没有哪个政府不迷恋权力,也没有哪个政府会不尽力延长任期。在世界舞台上,美国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延续自己第一的位置。只有打破唯一的霸权,全球国家间的民主政治才能重现曙光。我们期待美国成功,在于美国是全球民族融合的试验场,我们希望美国成功之后其经验模式可以推广至全球各个国家的交流共处。我们一样欢呼中国的崛起与强硬,并非对专制唱赞歌,而是比起一国的专制,世界范围内的自由竞争无疑对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更有利,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延展。丘吉尔说,民主只是最不坏的制度。但人类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未发明比民主更靠谱的制度。自由经济也许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哪种计划经济能超越它。

摄影:周丽雯(澳洲)

主题:计划

上一篇文章链接:你想活多久?/吴颖慈(新加坡)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