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却有倦怠感。
心生一计,随手就划。
记得2007年间在加影新纪元学院上本来计划由张涌泉教授执教,实际是姚永铭教授来给硕士班指导的文字学课,有一堂课教授在板上写了三字,“台,说也。”并说:三字里多数人只读对一字,了不起的也就两字。这事情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我猜到了三个字。
一般都读对的当然是第三个“也”字。第二个“说”字会根据《论语·学而》之类的句子推敲出“悦”的读音。那么,结合与喜悦相关,有与台有关联的,不就“怡”吗?
但是读《庄子·养生主》时,遇到“殆也”,就猜想这“殆”是否也可能是读作“怡”的呢?这其中还有一个类似部件的“怠”,但怠怡在现代的用法,显然不支撑同样的意味。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有“知止可以不殆”,这句单挑出来与庄子那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又凸显出怎样的境界呢?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类似呓语的行文走向,不但读者看着累,我写着也觉得不对味。
要是翻阅战国时期的竹简汇编,刻意去找寻“台”字的前世的话,也许得出来的结论也不一定会比东汉许慎更好。毕竟,这台的变种也太多了些。治、冶,说来读着都不同,也许本来就是一个?
计划要写得飘逸的,一不留神,变成鸡肋。
无妨吧?毕竟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并不容易合拢。虽然这样,我们依旧设想,仍然筹策。这计谋,大概也是人之所以人的性质之一呢。
期望下一次更好。这也许说不上是个好计划,不过,实行的结果,不就是计划之际所想着的吗?难道说也有不计后果的计划吗?
这一台戏,还真不该怠慢。
那么,不妨以有涯随无涯,管他是倦怠还是怡悦,不都尽在天地间悠游自在吗?
摄影:李嘉永(台湾)
主题:计划
上一篇文章链接:败家子培养完全手册/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