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想过人类真的善于长期规划吗?多年前依稀记得梁文道在某期节目里,说过很多人当被问到觉得接下来自己的人生会如何时,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会越来越好,至少不会变得越来越坏,可是当被问及觉得整个大环境的未来像是各国纠纷和气候变暖时,却相对悲观。当然,这大部分人是什么国家、年份和社会阶层并未详细说明。我不完全认同,毕竟身边或者是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外在的诱惑像是Netflix影集或是Youtube导致迟睡或拖延到重要事情,当然也有人可能相对善于做长期规划的,可是集体来说,至少有權力者,一直没有制定长期、大范围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战争和全球暖化等的大问题。我们倾向于短期方案。
双曲折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是心理学里认知偏误的一种,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课题。1984年,经济学家Mazur提出了双曲线贴现模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收益的感知(亦即效用)是下降的,且呈双曲线趋势。人们在评估未来的收益时,倾向于在近期使用更低的折现率,在远期使用更高的折现率。
人们通常会选择比较小和及时的奖励,而不是大和延迟的奖励。时间越靠近的话,这现象会越明显,宁要相对较少的眼前收入,也不愿等待数额更多的日后报酬。
有个经典的实验显示说如果人们被问到想要今天拿到100元还是一个星期之后拿到120元时,大部分人会选择今天的100元;但同样的问题,如果是一年后的100元和一年又一个星期后的120元,大部分人会拿120元。
可是,人生并没有那么直接,小至在面前美味的肉干和长期、尤其是老年时的健康,大至目前本身国内政治地位的稳固和长期全世界的暖化问题。这些都在考验我们是否能牺牲及时行乐来交换长期利益。当然,这也包括最近这1年时间里大家都开始很热衷的投资,要短期套利还是长期持有?
这也解释当我们拖延症发作,看着手中的社交媒体而不睡觉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选择及时满足,而非完成我们设下的长期未来目标的回报。
这些看似很糟糕的习惯其实是人类能从远古生存下、百萬年的演化结果,山顶洞人不需要考虑现今那么多的选择,也不要考虑是否吃掉眼前的鹿,还是把它们留下繁殖更多的鹿肉,因为在以前严酷的环境下,能否安全地活到明天都是个未知数,当然更不需要考虑太多退休金、未来健康的问题。我们是被训练到需要得到肯定和及时的回报,而不是未来可能的回酬。
那么我们没救了吗?也不是。当每次要选择熬夜追剧的时候,实际地想想接下来你会多累和爱睡,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自己还可以精力无限,就有可能让你注意当下应该处理的事项。第二、帮未来的你先做好决定。研究显示,如果设定要每个月自动定期投资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能存下更多钱。或者,计划好接下来一天或一个星期的人也比较有效率。
第三、切割大目标成小目标。大目标像是减重10公斤或是学习德文让人感觉相对遥远和不确定,但是切割成了小目标,能让你有小、持续和及时的奖励。
有效地计划让我们持续进步,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只是有太多人性的缺陷,如果我们无法及时地改变大局,那至少要从自身做起。
附图摘自网络:双曲折现
主题:计划
上一篇文章链接:最难掌控的计划/奉化山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