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揽胜/奉化·山人(中国)

大堰村一景

闲来无聊,看传统诗词消遣,看到黄庭坚的《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树上有黄黄鹂······”时,猛然想起了故乡奉化大堰,建国前叫连山乡。那儿是四明山和天姥山东麓交汇处,四明山东麓有个小峡谷叫石大门,峡水下注的流域叫柏坑,故命名为柏溪;天姥山东麓有座镇亭山,水势急湍,山高水长,叫镇亭溪。两溪在大堰合流,统称大堰溪,大堰溪全长十公里,在南溪口与来自新昌的剡水合并,统称南溪。这是一条我们连山乡人的生命线,也是我童年时代的梦幻线,直到如今两鬓如霜,大多梦里还是置身在群山深处,在不同的方位中寻寻觅觅,虽没看到过传说中的瑶草之类,但在一碧千顷,翠烟缭绕,繁花似锦,鸟鸣谷应的春天里,是一点也不比黄词所记的武陵溪逊色的。

柏坑

带着浓重好奇往下再看:“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不由拍案叫绝,急于知道后面的景色是否比我的故乡迷人,谁知他笔峰一转,居然怕“红露湿人衣”而止步不前,坐到玉石上,倚着玉枕,拂着水珠,引白螺环喝个烂醉,在明月陪伴下折了回去!

我揣模了半天,似乎悟出一点儿奥妙:旅游有“乘兴而去,兴尽而返”的潜规则,想必黄大家一看到瑶草、桃花,听到黄鹂啼唱,便算尽兴了,怕碰上俗不可耐的“朱唇丹脸”憋屈扫兴,故见好就收。也许他压根没见过什么,只是借题发挥宣泄一下心中傀儡而已。

大堰村一景

说实在的,武陵源到底有多少看点,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倒是我的故乡很值得一探究竟。不过探胜猎奇最好是悠哉游哉,循序渐进,屏除杂念,博采广纳,才会达到不虚此行之效果。比如要深切体味我的“桃花源”有多大魅力,须从她最后流入奉化江的那个出口开始。

我故乡的桃花源全长约三十公里,其中十公里是一个壶状的峡谷,文人们称它为冰壶,两头小,中间大,颇像一只漏水的壶,夏天走过廿里横山,寒气袭人,暑热全消。

壶底出水口叫广渡,广则广矣,但要过渡,绝对无法坐船坐轿。从古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宽约六十米的渡口上始终没有过桥或竹排之类交通设施,水面上只露出一长溜不规则但大体平稳的大石蹬,供行人过溪。溪水一般不会漫过石蹬,人行其上,如跳伦巴。除了青壮好汉,尤其在雨天或水流漫过石头的时间段,一般人也不敢过渡,老弱妇孺更无法望其中流。我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水浅石绽,跌下水也只没过脚髁,于是壮着胆子走过一回,听着水声风声鸟声,看着兰黄赤白交叠变幻的彩锦倒影,不时有石斑鱼在细石间出没,小螺丝悠闲地在石蹬上游移,一缕甜醇的滋味从脚心渗入肺腑,不由得心旷神怡,飘然欲仙,仿佛是谪仙李太白梦中所见的情景在现实中再现!

广渡西端有一深潭,名白龙潭。传说横山上有羊精常常在晚间出没,唱着:“嘟嘟石门开,杭州有信来,啥人同我会会······”。白龙潭内住着一条小白龙,不堪羊精骚扰,变成一条竹筷长短的小蛇,请求一位过路货郎挑到更清净的石井龙潭潜修去了。

广渡两端有狮子山和白象山对峙,人称“狮象守门”,风水大好。由此往西南步行八里许,有一巨石矗立溪边,岩石上镌刻着一首古风长咏,把冰壶两岸的风光尽揽入篇内,故名曰诗岩,诗人仿佛是从头到尾飞越冰壶的,其中有“大小万竹望不见,上下楼岩过若飞”等名句。(大万竹、小万竹在横山西端,上楼岩、下楼岩在横山东端)。传说诗岩下有个深潭,潭内住有仙姑,她曾发愿说,要是有人能一口气读完长诗,就嫁给他。许多书生秀才都无法一睹仙姑芳容,只有一位和尚达到要求,仙姑出水一看是光头,便骂了一声“贼秃!”沉回水底,再没有露过脸。至于诗岩,有老人言之凿凿云上个世纪50年代还完好无损,可惜,我于60年代初就读县中,徒步往返过无数遍,只看到“冰壶”口被黄泥乱石填充成大坝,诗岩始终无缘谋面,想必做水库时被化成大坝基石,与水库底下的仙姑长相廝守了吧。

过诗岩再行八里,便是冰壶口了,口外有两条溪水交汇。由西南向东北的水流是大堰溪,由西北向东南的水流叫南溪。南溪发源于新昌雪窦,即与蒋氏故居所在地剡溪同出一源。它们的分界线在距离宁波西南五十公里的剡界岭,雪窦之水行到界岭折成两支,一支与剡溪合流自西向东出北溪到江口汇入县江,另一支由西向南流经万竹南溪入县溪,故旧时称北边的剡溪出口为北溪口,南边的雪溪出口为南溪口。

如果把南溪比作初涉江湖的莽小子,那么,大堰溪便是个纯情清丽的山里姑娘。溪两岸,是姑娘精心缝制的嫁衣。三夏无风而凉,四季花果竞香,五谷随心点缀,菜蔬着意成行。看不尽山青水碧,数不完林葱竹翠。

大堰溪遇上南溪之后,那交劲功夫真叫汹涌澎湃,两溪磨合阶段,把“冰壶”口外的那些大坵小谷荡涤得斑剥陆离,两水纠纠缠缠,一泻五里,在一座耸如照壁的悬涯前突然扭头,折了180度,兜兜转转地进入曲颈大肚的“冰壶”后,才融为一体,载歌载舞二十里,流入县江。两水相撞扭头的崖壁叫“响水岩”,那音响之大,用宋代诗人曾巩赞誉雪窦千丈岩瀑布的诗句“四季雷声六月寒”形容最为恰当。

转过南溪口西行,真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蕞尔平原展现眼前!平原约百余顷,西端有一条宽约2米的堰渠把一部分溪水揽入田间小水沟,大堰溪温顺地歇着平原北沿的房屋山委蛇而下,把小平原滋润得花团锦簇,恍如镶在崇山峻岭间的一颗珠宝。这条堰渠修于宋元年间,山里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利工程,故叫那堰为大堰,堰渠所在地原名连山村,后因水渠奇大而改称大堰村。如今,千禧以来,大堰已经发展成集四乡八都人口,辖四明天姥两山东麓域区的大堰镇了,是奉化境内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胜地,来自宁波上海的旅客熙来攘往,络绎不绝。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桃花源,民风淳朴,尚义好客,进退有度,诚以待人。风景四季如画,山水不调自香。特别在春季,除了满地油菜花茶花桃花李花,还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所谓秀色可餐,非杜鹃花莫属。若是黄大家再世,我想明白地告诉他,这里就是白云深处,这儿的花红确实会濡湿人衣,但不会沾污您的清白,人生难得闲适,莫忌飞短流长。

桃花

附图摘自网络。

主题:渐入佳境

上一篇文章链接:写稿/双木林(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