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大专教育突围了吗?/徐嘉亮(马来西亚)

根据去年(2020年6月)发表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马来亚大学名次排在第59位,与去年相比擢升11位。我国还有另4间本地大学挤进前200名内,它们是博特拉大学(UPM)排名第132位、国民大学(UKM)位居第141名、理科大学(USM)排名第142位,以及理工大学(UTM)排名187位。此外,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也获得了大跃进,上升了135位,排名全球第379名,是全马排名最高的私立大学。

乍看之下,我国大专教育的春天似乎近了。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小弟得知某间上榜的国立大学,接近200名物理系的本科生应考“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在读了14个星期后,竟然只有3个人及格(课程作业50%;加上期末考的分数50%;及格分数是总分的40%)。结果?教授使出绝招,把所有学生的成绩先“开平方根”,再乘10,好不容易才能让大部分的同学过关。请注意,及格分数只需16分!(编按:

让小弟再举个例子。大部分的国立大学因为近几年国家欠下巨款,财力不足;因此理科生为了毕业论文所作的研究实验,都得付钱。比如用Spectrophotometer验一个sample,你就得付10令吉;用HPLC验sample内的某一种成分,价钱可是200令吉起跳,还得自备“standard”及化学试剂。如果您的指导教授还有研究基金支付,那么基本的实验还能勉强做下去;不然,您的实验可是“泡汤”了。因此,大学的管理层想出了一个绝招来应对,那就是逾十名的毕业生组团,建立一个“虚构”的公司;你当行政总裁,我做行销经理的来“虚拟卖”大学第二年“研究与开发”课程内的功课产品,然后写一份小组报告。哈!这样既满足了政府要商业化大学的“研究成果”,又能省下做研究的功夫,还能省钱;可谓是“一箭三雕”啊!但是,某个课程在几个星期内赶出来的“功课产品”会有什么商业价值呢?让未毕业的本科生自生自灭似地组建公司、写报告;岂不是表面功夫,蹉跎学生的黄金年华?

或许您会说:“我们还有私立大学啊!”为了吸引学生入读(增加收入),大学高层都会规定必须让八十个百分比以上的学生及格。承受压力的讲师,大部分都会给考试贴士;小弟甚至曾亲耳听见讲师在课堂里讲出期末考的答案。因此,有些讲师被逼替学生的考卷上写答案,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近几年,大马政府规定在职的幼教老师必须拥有文凭资格(Diploma),于是某些办远距离课程的大学,趁势而起,大量地录取学生。据说有一间私立大学两年内就收了逾3000名学生。当它被幼儿教育协会询问如何安排学生进行两个阶段的实习(低于四岁及四至六岁的阶段)时,那间大学的高层竟然以他们的学生都是在职的幼教老师,所以不必实习来忽悠过去了。未经过正式训练,所谓的经验,大部分都是错误的经验,因此在职的幼教老师才需要去进修一个幼教文凭啊!怎么政府也一只眼开,一只眼关,任由奸商蹂躏教育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呢?

写着……写着……真的是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十年前,小弟曾针对我国的国立大学写下了十道选择题。各位,您不妨尝试做一做,再参考我在题目尾端附上的“一家之言”,那么您对于“我国的大专教育突围了吗?”这个问题就会心中有数了。

大马国立大学之“十全十美” (上)

早前马来西亚的国立大学跌出2010年QS全球200最佳大学排名榜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200排名》内,相信每一个大马子民心中都挂满着问号,为什么我国的国立大学好像扶不起的阿斗,排名一年比一年差?!2007年的《国家高等教育策略蓝图》曾扬言要推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在2020年全面转型,并于第一阶段的行动计划中,至少设立一所拥有世界水平的APEX大学,并立志在未来三年内挤入世界100所最好大学的排行榜内。可惜的是当年的“愿景”成为了今天的“笑柄”!或许各位看官做了以下的是非题后,能从中得到一些解答;或了解真正的情况,从新出发!

1.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本地大学应该

A. 限制研究生只能在“办公时间内——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做研究,以免研究生的健康及人身安全受影响。如要继续,必须提早三天向HEAD OF SCHOOL申请,并且需要得到四方面的批准。

B. 拥有一流的设备,但没有人会用,任由机器“放到坏”。

C. 多办一些“开斋节宴会”或“交流大吃会”,让大学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办公时间内大吃大喝,从而促成“一个大马研究家庭”。

D. 多请些“永远不在”的研究室助理,以便大马的失业率保持在低点。

答案:全错,但这却是事实。

2.    我国大学的世界排名每况愈下,我们应该

A.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训练他们跳出思维的旧框框。

B. 聘请世界一流的教授及研究人才,以提升本地大学的学术水准。

C. 专注发展大学的“软实力”,拥有藏书丰富的大学资料库。

D. 不要对此感到困扰,因为大学排名波动是一件平常事。我们不能将环境和条件与我们不同的大学排名,这就像把橙与苹果相比。

答案:D。请参阅新闻报道中,我国高教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在2010年时对《星报》所说的一番话。

3.    如何提升单位师资论文引用率?

A. 多与外国著名的研究所或大学合作(Collaboration),从中提升研究的素质。自然而然,我们发表的国际文献引用率就会提升。

B. 建立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及风气,让研究人员能自由地做研究。

C. 提升本地研究人员的英文写作能力,让他们多参与“如何写论文”的研讨会,而不是播出一笔钱请人代笔或删改(某些大学拨出每位讲师一年有四千令吉请人代笔费)。

D. 聘请世界一流的教授,以便提升本地大学讲师及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

答案:全对。大学的研发工作的深度、进度、运用性(practical)和相应性(relevant)将决定大学所产生的论文是否有经济效益;是否会被其他学者引用和评论;是否会起到承先启后(pioneer)的作用。

4.    国际研究文献的发表率及引用率已成为本地大学讲师升职的先决条件之一,他们应该

A. 认真地做研究,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地求真理,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validity)及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

B.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反正升职也可靠“关系”。

C. 组成一个五人至十人的小组。每人发表一篇研究文献,却放上全组人的名字,那么一年就有十多分文献啦!甚至可以“寄居”在小组内,只是挂个名。

D. 出钱组一个团体,办一个科学公报(scientific proceedings),然后想办法让那公报进入SCOPUS。这么一来,大家都有机会发表文献,也能自我引用。

答案:A。只可惜能这般坚持的只是少数人。

5.    马来西亚要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研究大学,研究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

A. 不知道为什么走上研究这条路?反正念完学士后,也不知该去哪里,又不想这么早投入职场,故留下念硕士。

B. 抱着文凭至上的心态。硕士或博士文凭能确保将来有一份高薪水且又轻松的工作。

C. 觉得当研究生是一份优差,因为有一份薪水,自由度也高,可以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管。更妙的是要放假,就放假 (斋戒月放假,开斋节也几乎放上将近一个月)。

D. 不认真看待研究。自己的论文可以抄,就尽量抄,反正讲师也不知道。为了“毕业”,他们甚至只是凑合几位学士的毕业论文,当作自己的硕士或博士论文。

答案:全错。一个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拥有探讨真理的不懈精神;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能够自律及善于规划时间;享受发现的乐趣;和最重要的是诚实

由于篇幅所限,下回再续。

大马国立大学之“十全十美” 下)

文接上回,让我们继续探讨我国国立大学的水平为何犹如近视眼生瞎子——一代不如一代?早前在国会会议,我国高教部副部长拿督赛夫丁说,不能单凭QS世界大学排名来断定本地大学水平。“因为这项排名的其中一个重要评估是国际学生的巴仙率,这与政府履行社会责任,即录取本地学生为主的宗旨不符。”他补充道,我国硕士生人数已增加74%,即从2005年的2万2889人增加至2009年3万9809人;博士资格讲师也增加了120%。这位“高瞻远瞩”的副部长更豪言地认为大马学者能在未来获得诺贝尔奖殊荣,但未定下确实的日子。换言之,他认为本地大学水平是相当高的(笔者代他做个小小的结论)。哈!各位心中雪亮的看官,你认为呢?

6.    如何善用研究基金以提升研究水平呢?

A. 讲师可以“暗渡陈仓”似地将一部分的基金,通过卖化学药品的商家,以货物换取的方式来购买一些私人物品,如最新款式的手提电脑,手提电话等等。这样就能让本身得到益处,以便“继续钱进,袋袋平安”。

B. 大学有关当局所设立的大学研究基金,GUP(Geran Universiti Penyelidikan) 及 OUP (Operasi Universiti Penyelidikan)只能用于讲师们参加或举办研讨会(少数能用来支付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的薪金)。那么讲师们就能够以学术交流为名,名正言顺地携眷出国旅行,享受五星级旅店的服务。

C. 为了促进我国的研究水平,一般上大学及政府研究机关都会合作研究。每年年尾,吧生河流域一带的研究人员就会集中在一些偏远的名胜地(扶老携幼)开会,如浮罗交怡岛、沙巴的西巴丹岛等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兼顾研究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促进大马的旅游业呢!

D. 通过自己在外设立的公司,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当然仪器的售价可是特别“优待”的!

答案:见仁见智。或许看官们认为这是荒谬的,但是以上的状况早已根植在许多大马研究员的脑中,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7.    研究生的水平取决于本科生的学术水平,那么要如何制度化地提升本地大学生的素质呢?

A. 为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考试能够及格,可以降低及格率至三十分(一般上,学生们的分数都是根据normal distribution来分配)。学生的上课出席率可贡献二十分,所以只需从考试中获取十分,就能及格了。

B. 考试题目的范围只需从讲义中照本宣科的搬出来,学生们的“优良”成绩就有保障了。

C. 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每当修完一科后,他们可以到相关的研究机关或工厂参与mini research project或帮助厂方解决一些实质的生产问题,从而提升实战经验。

D. 教育部应该重检教育政策,着重落人后的马来人或土著(鲜少得到一等文凭),让大部分的马来大学生都能以类似一等文凭资格的成绩毕业,以栽培具创意及高竞争力的人才。

答案: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C,(但其他的选择都是事实)你的看法呢?(D 的答案请参考巫统妇女组主席拿督斯里沙丽扎在2010年的巫统大会上所发表的言论。)

8.    为什么我国私人界及外国的厂商鲜少与本地大学或政府研究机关合作?

A. 本地讲师的研究水平“太高”了,研究成果都无法被商业化,因为生产成本太高,不符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本地大学讲师严重缺乏工商界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一毕业,就直接被录取为讲师。

B. 大学与大学之间鲜少认真合作做研究,导致大部分研究人员没能真正发挥所长,只是自顾自的闭门造车。

C. 大学有关当局拥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导致有兴趣合作的厂商,因时间上的“无限期”拖延而打退堂鼓。

D. 时间上的不足而导致遇到瓶颈的良好研究被迫腹死胎中,因为政府基金所资助的期限一般上只有两年(扣除等待钱进入户口,等买仪器的过程及等待化学品到来的时间,能好好被利用的时间也只剩下一年)。

答案:全对。

9.    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本地大学讲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提升大学的学术及研究水平呢?

A. 从不进研究室,也鲜少指导学生正确的做实验技巧,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有个人想法的研究生啊!

B. 用“最贵”的教材和讲义来教导学生,毕竟那些都是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古董”。

C. 吩咐学生照着一些国际科学文献里的方法,重做他人的研究,以当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把它发表在一些本地的科学研讨会。

D. 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有后台或寄居在一些活跃的研究小组,一样可以轻轻松松地升职。

答案:全错,但这却是真实现象的冰山一角啊!

10.   大学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

A. 做多错多,做少错少,不做就永远不会错!

B. 准时上下班打卡,其余的时间都是充满“创意性”及“自由度”的时段。他们可以到邮政局还水电费,接送孩子,忙自个儿的生意,观看电视,喝“无数次”的茶,逛百货商场,睡觉,上“面子书”种菜等等。

C. 以利益为主。买化学品或工具要抽佣金,开会或劳作后要有茶会等等。

D. 敬业乐业,稳守自己的岗位,懈力做好本分,有效率的完成任务,凡事都以提升学术水平为前提。

答案:D. 如果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国大学的学术水平提升指日可待。

摄影:Clement Poh(马来西亚)

主题:突围

上一篇文章链接:祝你地牛翻身!/零会穷(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