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备在三月末参加一场网上会议,是马来西亚与台湾的哲学对话。说是对话是我的想当然尔,何况目前主题没很确定的范畴。
我想到的哲学话题是:东南亚的无限概念。
这题目看起来就有点不着边际的意味,既然是无边无际的无限,何以划地自限,捆绑在南洋一隅?这当然是在有限里谈无限,漫谈的意思了。
在东亚的佛家语,有一句很普遍的话,我也从小就从影视作品中接受启蒙的:喃呒阿弥陀佛。有时喃呒也省切了标榜口语的口偏旁,写作南无。如果看这个没口偏旁的喃呒,则难免会望文生义,以为是南方没有那层含义。究其竟,是梵音,namo 也者。有顶礼之义,字源看却也和英文名称(name)和巫文名称 (nama)关系密切。事实上,在兴地语里,namaste 还是一句常用的问候。这样解释,就和南、无纯属借音指向尊敬礼貌,而没有方位存在那层含义了。
阿弥陀佛,在我看到的,也可以翻译为华语,无量光明。Amitabath, 拆开:a-是褫夺(privative),无;mita 是量度;bath 则是光明。这样拆解,把佛与光明划上等号了。与其说阿弥陀佛是一尊名为阿密陀的佛陀,不如说阿弥陀是修饰光bath的无限性,这样,又把无限和无量搭桥了。
阿弥陀佛这词组,查看之下,在越南日本韩国都有对音,想当然的是泰国缅甸柬埔塞寮国也是相当的。如果编篡维基百科条文的以及翻译机器值得信赖,那我的想当然尔也似乎并不过分。
那么,当咏诵阿弥陀佛时,我们是否正在企图用语言把无所不包的无时间无空间给完全地包围起来了?光子(photon)的物理属性姑且暂时悬置,康德的二律背反时空也作如是处理,这密陀(mita) 会不会是理解界限的其中一个线索?量度能不能用界限来理解呢?不能测量的就是不确定的,这至少是和无限、无穷无尽、无涯等等类似的中文词组有某种相关吧?
之所以用问号,一方面是尊重问题比答案重要,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特没底的概念。说无限循环,无限后退,无限小,都显示出永恒的影子。可是,是时空的概念而已吗?还是超越了一切,也超越了时空?
如果在会议上谈Cantor, Hilbert, Goedel等欧洲人士的话,他们固然不是题目限定的东南亚所在,但是难道概念不是也能跨越时空,乃至贴近无穷?
除了数学物理、精神宗教,姑且从爱知的感召来审视一般。我不确定这算不算是某种突围的努力,但是,对打开一个缺口杀出一条血路的十面埋伏比喻,就却之不恭了。
信口开河,也许得罪了一些虔诚事奉佛法的大德,门外汉在此先行表示歉意。
希望到时的会议不会是我自说自话,冷场连连。不过也不敢太过奢望,也做好这个大音希声的定言打算了。
摄影:Nick Wu(台湾)
主题:突围
上一篇文章链接:突围/耳东风(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