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的信息场/江扬(中国)

网红在中国曾经不是一个褒义词。2000年代冒出的早期网红如芙蓉姐姐、凤姐之流——犹如祥林嫂一般——由于被众人争相取笑而名声大噪。固然他们赢得的“薄幸名”为他们摆脱阶级束缚换来了些许筹码,但如此上位方式让他们原本不佳的名声更加不堪。换言之,他们越被鄙夷,他们的名气就越大;而他们的名气越大,他们受到的鄙视就越多。这导致网红一词在注重教育的家长观念中是一种令人不齿的成功,即为学业不佳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网红在短视频时代翻了身。如果说文字网络时代——无论是长博客还是短微博,还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才可以运营好一个自媒体;而在长视频时代,运营自媒体的成本与门槛则更高,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即使大众话语权已经从传统几家独大的强势媒体向民间自媒体渐渐松动,但主流语境仍然相对统一,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短视频时代的来临让这个稳定格局彻底颠覆。拍摄视频从未如此容易,草根们的信息传播也从未如此便捷。传统文字时代固然技术门槛不高,但知识门槛阻止了更多普罗大众加入舆论场;新科技则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拉低到与发送短消息相差无几,从而各路视频网红如雨后春笋一般井喷出来。这不啻为一场从文字到视频,从中心向去中心的信息传播革命。

从此,人人都可以没有任何门槛地组建自媒体,而每一个自媒体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流量就是资本,资本就是权力。洗刷了原罪的网红标签,登堂入室,成为正经职业的一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新冠疫情促使手机娱乐进一步占据人们业余时间的背景下,传统庙堂之上的大小神仙都不得不屈尊降临掌上空间与草根网红们争夺流量,争宠夺爱。无论是国家媒体还是跨国公司,都得与村里的狗蛋、翠花们的自媒体在同一个起跑线公平竞争,而随便一个头部网红的直播覆盖率都可以轻松超过一个传统媒体的同时段收视率。网红越来越成为后现代文化意义中平民英雄、草根逆袭的典范。

从正面来说,这样的短视频爆炸延续了后现代以来的大众狂欢,帮助普通人进一步参与历史变革,让草根渺小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嘹亮。这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愈加透明愈加平等世界的可能。但现实告诉我们,人人都发声导致信息更加分化,世界越来越被撕裂,信息茧房效应让不同社群之间的信息鸿沟更加加深,难以弥合。这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又一次龃龉。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在昭示一丝人文曙光的同时,总会紧接着在现实层面给它重重一击。因此我们一边看到技术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另一边人文前路不仅落后迟滞,且泥泞不堪。人们禁不住困惑,究竟是经书本身就有问题呢,还是说经是好经,被和尚念坏了呢?同学少年们不暇自哀,只能重整旗鼓,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管他芙蓉凤姐还是杀马特tiktoker,在这网红遍地的混沌中杀出一条阳光路。

摄影:Lynne Oliver(澳洲)

(我们这里的多肉开花也那么大朵吗?)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虚拟世界里的教育平台/徐嘉亮(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