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向来认为玩具就是给小孩子玩儿、消磨时间的东西。后来发现有些现代玩具店卖的尽是几百上千,甚至好几千的玩具,心想这世界未免变得太可怕了吧?后来朋友告知,原来这些玩具店面向的顾客并不是小孩子,而是成人。
七老八十还买玩具?是啊!很多人小时候家贫买不起玩具,如今长大后发迹了,花个几千大元弥补小时候的缺憾,让自己的心理更平衡一点,有何不妥?想想也对。如果在面前摆着一把像样的光剑(lightsaber,《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绝地武士使用的武器),恐怕很难担保我不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来!一把舞动时会发出“嗡嗡”声的光剑,其价值至少对星战迷来说绝对高过历史上或传说中的任何一把名剑,相比之下什么轩辕剑、鱼肠剑、倚天剑只适合用来切西瓜。单纯考虑行侠仗义的话,倒是非佩光剑不可,否则出场不好看。
不过除了光剑,我还是难以理解成年人花大钱去补偿自己童年的行为,这些人就长不大吗?今天再去玩几十年前梦寐以求的玩具,还会好玩吗?或者,花大钱最终只是买了一场幻灭?那岂不是更遗憾吗?
玩具,重点就是得要好玩,这应该是最起码的原则。
到政府部门办事,往往一楼柜台让你去二楼见某君,二楼某君吩咐你去三楼,然后三楼又叫你回到一楼柜台填好表格再说。你不得不觉得自己被物化成了玩具,至于那些“玩家”觉不觉得这种游戏或你这种玩具好玩则只有他们自己才心知肚明,反正他们是乐此不疲的。如果拿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事情为例,不妨仔细想想现在为了应付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的各种级别的行动管制;吉隆坡在行动管制下工商业活动照跑,公共交通也照跑,餐厅照吃(虽然一桌限两人)。如果有机会发问,我的问题会是:你是在玩我吗?你是企图在展示幽默吗?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首先我们就没什么机会把其他人当玩具玩,与此同时,我也舍不得花太多钱去圆小时候的玩具梦。那么,长大成人后还有什么既物廉价美,又好玩的玩具吗?对我来说,有一个符合这种条件的玩具:书。当然我指的可不是用几十本书来盖小房子,那太幼稚了。
早几年还在读博士班时,导师曾要求我去看一篇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文章,那是一篇他在1921年为别人书写的序,序文的题目是《翻译者的任务》(中文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walter-benjamin/mia-chinese-walter-benjamin-1921a.htm)。看完第二遍后,当年的我慨然决定将此文列为“有字天书”,他在说什么啊?完全不懂!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勉强看懂个大概。那种感觉,应该跟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的情况差不多,从此之后,只有我不想看的书,没有我看不懂的书了。
阅读是我的嗜好,原因在于好玩。和作者透过文字对话,或者和书中的主人翁打交道,是一种很私人的乐趣,不容易与他人分享。如果你明白书的乐趣不在于用来盖小房子,而在阅读的过程,那么相信你应该理解我是为什么会把书本当玩具的了。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字链接:玩具/耳东风(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