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阅读过台湾作家黄春明的作品《儿子的大玩偶》?当年读了心情感觉很沉重,不过一提到“玩具”马上就想起这部小说,可能是因为在我家里玩偶比较少见。
儿科医生说,小孩子有过敏现象的话,很可能会同时出现几种症状。两个女儿小时候在皮肤和呼吸道就呈现有过敏现象,皮肤经常长红疹,呼吸道也不时有轻微哮喘的迹象。为了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医生建议家里不要有毛绒玩具,因为这种玩具容易藏灰尘,可能会引起哮喘发作。
所以,我没买过毛绒玩具给女儿,即便她们偶尔在商场见到喜欢的毛绒玩具要求买,我也不会心软答应。对没有被满足的欲望,她们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一次也没有,很佛性。她们仅有的毛绒玩具是满月时外婆送的礼物,那时候过敏的症状还没有被察觉;老大有的是一对狗,老二的是一对海龟。即使在今天,她们还是一想到就把各自的宝贝从玩具箱里翻出来,然后为它们盖被睡觉。
可能是我个人的想法有偏差,但我总觉得小孩子就是会喜欢玩毛绒玩具之类的玩偶。没有毛绒玩具可玩,她们很自然就会移情到其他类似的物体上,譬如她们的老爸。
两个女儿小时候都喜欢把自己想像成树熊,经常把自己挂在老爸身上。书上往往对同一种动物有不同名称,一旦在书上翻到无尾熊、考拉熊,都会让她们油然想起当树熊的乐趣。在吉隆坡上哪去找树熊喜欢的尤加利树?有的,但吉隆坡的尤加利树是改良版的,还会讲故事、解数学题,十分多功能。
老二甚至把老爸当成交通工具,虽然没有驾驶执照也一样来去自由,“抱我到这里,抱我去那里”,指挥若定。老大已经十岁,但还是经常嚷着要抱,我不确定那算是一种任性,还是一种威胁?
除了当树熊,老二还有其他玩玩偶的方法。有天,老二把我喊过去,过去后还要我蹲下,蹲下后被她摸摸头。我经常摸摸她的头以示鼓励,看来她似乎觉得老爸也需要不时给予鼓励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