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啊家庭,乍听之下,相信给大家第一感觉就是最温暖,温馨的避风港,亲人的默默支持吧?不同人不同感受,有些人对家庭的感受,是支离破碎、漠不关心、冰冷的空间。
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和家庭有着断不了的羁绊吧?分别只在于你出生自一个怎样的家庭。
那说说我和家庭的故事吧。小女生于一个小康之家。由于家里经商,家庭经济稍微宽松,小女成长道路上衣食无忧,童年基本没什么物质上的缺陷。当开始升上中学,家道中落,经常担忧家里经济状况。不过一个孩子还能做什么?所以父母也常说:你专心读好你的书就好了。话是这么说,不过生性敏感特质的我,还是可以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探讨个究竟。家里的情况深深影响我的情绪,担心和不安经常笼罩在我的心情里。不知每个孩子都这样的吗?作为家里一份子,可以做到不闻不问?可是关心也帮不了什么。因此,学业成为我最大的使命。小女在学业上十分奋力,中学时期放学后的日子大部分时光在补习班度过。中五的大考的确相等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颇不错。
家庭始终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升学决定。后来,我决定上中六,因为那是对家里负担最轻的选择。我打算也是凭着毅力和汗水去拼个好成绩上本地大学。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我的成绩最后并不理想,家庭当时情况也鸡犬不宁,无法专心读书。我曾经非常不解,家里有个要考大学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支持她,至少别让她精神上有家庭的负担。后来关键的中六成绩差强人意,让小女沮丧和心灰意冷的是,最后所分配的大学科系非自己想要的。虽然知道自己想要的科系,可是学费负担不起。母亲虽然一直说想读什么科系,家里会尽量支持的。虽然她没说出口,可实际上我知道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我那样任性娇纵。如果我的任性会继续让家里负担,我宁愿不念大学了。几经商量,最后选择修读私人学府一个不太贵的科系。毕业出来后,目前做一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进入社会了,偶尔还是会想如果当年可以进本地大学理想科系毕业出来,我会做同一份工作,今天会是一样的光景吗?不知道,一切都过去了。
我十分感激父母给我的一切,我明白,他们已经尽量给孩子们最好的。虽然还是会淡淡的想,凡事还是靠自己比较好,你的父母不太可能给你所要的一切,自己长大后去争取吧。可能你会说你是在怨天尤人吗?我说没有,不过谈起家庭,这段经历还是有点难忘怀,不禁浮现在我脑海里。谈起家庭,感受到一丝丝的遗憾和儿时的无力感,那种没法改变的过去;不过也感受到家里的唠叨叮咛和温暖的饭菜。又爱又恨吗?家庭的关系,一辈子的羁绊啊。血浓于水,改变不了的事实。过往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奋力存钱,有望将来可以报读自己想要的科系!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家会伤人/吴颖慈(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