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的温暖/周嘉惠(马来西亚)


过去有一种流行说法,人的正常体温是37℃,所以一旦碰上一个37℃的人时,就会感觉特别温暖、特别舒服。这是一种很温馨的想法,虽然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原因也不复杂,37℃既然是正常体温,绝大数人照道理说都应该拥有这个体温,那整体社会氛围岂非一片祥和?可是,现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啊!

原来,那是源于一位德国医生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在1851年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这才拍板确定37℃为人的正常体温。来到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的关系,目前到处都在测体温,你不难发现,现代人体温普遍下降,其实如今37℃的人还真的不多。根据网上消息,现代人正常体温应该是36.6℃。

人们是不是因为体温下降而变得冷感了呢?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吗?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一般现代人普遍少对公共事务展示热情,如果偶尔露出一些热忱,通常还会被冠上“热血”的称号。而“热血”和多管闲事的“鸡婆”意思非常接近,导致难以决定它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日本文学奖直木赏得奖作者连城三纪彦曾经在作品《红唇》中引用一句歌词:“生命苦短,恋爱吧!少女,趁着青丝尚未变色,趁着热情尚未消退。”多年来,我一直用“热血”代替“热情”在记着歌词的最后部分。无他,我只是在提醒自己要趁热血还没有完全冷却之前,尽可能去多做一些该做的事而已。

于我,还没有结冰的热血代表着温度,相反的一面则是冷漠。两者相比,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选择有温度。我自认顶多只是个有温度的人,却常被当成一个像是发着高烧的热血青年。其实,我既不热血,也非青年,或许确是保养得当,更可能只是纯粹误会一场。

37℃的温暖,仅仅是普遍体温下降衬托出来的假象吧?我常这么想。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这样的母亲好温暖/林明辉(瑞典)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