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将至/周嘉惠(马来西亚)


那位据说很喜欢龙的叶公曾向子路打探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他这个人呀!发愤起来吃饭都可以忘了,快乐得忘记忧愁,以至于即将衰老也不知道,如此等等。’”(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途中,有人推算孔子那时六十三岁。

杜甫有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如果我们相信杜甫的说法,那么在唐朝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大概不多,而在春秋时代我们想当然的以为七十老者只有更稀少,因此当时六十三岁的孔子应该已经算得上高寿了。老先生一把年纪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精神可嘉且不说,我们还可以推断孔子健康相当不错,老骨头经得起舟车劳顿的折腾。据说,有英国人知道后也十分感动,故将佳酿用“行者仲尼”(Johnnie Walker)命名以兹纪念。

不过,物换星移,现在时代毕竟不同了。在今天的社会讨生活不易,中壮年人忙起来忘记吃饭乃是寻常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引发中年危机已经算是赚到,想忘忧可殊不容易。如此生活只容大家目光坚定,勇往直前,最好不要老、不要病、不要死,否则一切都是悲剧,后果堪虞。

其中,我觉得这“老”字最值得玩味。一个人是否病了或死了,都能够很明确无误地判断,可是要怎么界定“老”呢?虽然年纪一把,可是人家心境年轻啊!这算年老,还是年少?如今装嫩、拉皮,或直接“换脸”的人比比皆是;单凭目测,一不小心就会把大叔误当“欧巴”。香港的四大天王怎么看也不像是“老人家”,而他们个个都已经五十开外,甚至直逼六十关口。他们究竟是大叔?欧巴?或“大”鲜肉?在爷爷的年代,如果稍有经济能力,年过半百就可以开始安排后事,而今天,多少人五十岁了还蹦蹦跳跳!

不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今天要像孔子那般不知老之将至并不难办到,仅需要死不承认真实年龄就行了;只要自己高兴,二十五岁生日哪怕连续庆祝二十年也不会有人管你。然而,不论如何自欺欺人,当身上的螺丝开始松动,既发苍苍视茫茫,还齿牙动摇,此刻年岁究竟若干并不那么重要,老了就是老了。但是老了不代表废了,只要你愿意,还是可以像孔子当年一样老当益壮,继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甚至周游列国,年龄和雄心壮志两者并不冲突。我国的敦马九十四岁了还随时准备第三次担任首相,虽然其志可嘉,其情可悯,但个人却发现“勉强没幸福”是真理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来到二十一世纪,“不知老之将至”已不再是值得吹嘘的品格,反倒是认清“老之将至”的务实态度或许还可以提醒自己从忙碌中停下来思考未来的生活。人生无非就是从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历程,理解“老之将至”的真谛,除了有助减低骨折的几率,更重要的是腾出空间让自己“好好变老”,在不被周围的人痛骂为“老藩癫”的前提下,把持住自己灵魂在黄金岁月中的虔诚。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主题:衰老

上一日文章链接:与岁月对话/吴颖慈(新加坡)

1 thought on “老之将至/周嘉惠(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