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时间利用/周嘉惠(马来西亚)


我的正职是工程师,而我对正职的定义为朝九晚六做的事,偶尔加班不必斤斤计较,不妨忽略。

晚饭过后,以往就是自己的个人时间,有孩子后起先成了亲子时间,目前则成了我第二次读小学的时段,号称陪读,其实感觉上就是再读一次小学,而且一点也不比第一次轻松。事到如今,个人时间唯有延到孩子睡觉时间之后。在这一小段不算太长的剩余时间内,我发现只要维持相对良好的自律和毅力,其实还真可以积沙成塔,获得一点成绩。

首先,我在文科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在这段时间熬出来的,而文科跟我之前的工科背景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陌生领域。话虽然说得轻松,但多年来的阅读习惯与较宽泛的涉猎范围应该都得记上一功,再怎么说总是事先打了一层薄薄的基础。

学位收集齐全后,接着进入《学文集》时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当初没人看好能够撑过一年,不过拜众作者与读者的支持,我们已经昂首迈进第六个年头。工程师这门职业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一直以文章点击率作为观察潜在问题的主要考量,这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但有一阵子确实让自己心生焦虑。某次和作者练鱼这位初中同学提起此事,他劝我以平常心看待点击率。诚然,一篇文章的点击率偏低并不代表出现问题,或许只是刚巧大家都在忙吧?心理稍微自我调整之后,从此这个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

《学文集》于我个人有特殊意义,它除了揭示普遍意见不一定可靠之外,也让我结识一些新朋友。譬如目前仍活跃的作者陈保伶、宝棋、吴颖慈、郑嘉诚、李黎等都是因为《学文集》而认识的,这也算得上一份特别的缘分。最近作者徐嘉亮在文章中点破《学文集》是个十年计划,这是一开始就如此设定的目标。人文素质是个永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课题,而“吾生也有涯”,实在无法亦无力天长地久办下去,除非到时候出现合适的接班人吧!我是抱着随缘的心态对待这事;不由我们掌控的事情,按已故哲学老师沈观仰先生的看法,应归类为“生存条件”,唯有接受而已。

最近的行动管制,导致大家无端端出现了许多me time,我也不例外。白天自然是穷于在旁协助孩子应付铺天盖地的网上作业,晚上十点半后则开始专门为居家隔离端出来的“隔离读书会”。如果下个星期一(5月4日)开始进入行动管制的放宽阶段,那么“隔离读书会”已经在正式管制期间顺利读完戴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卡缪的《瘟疫》、萨伊德的《知识分子论》三本书。

你看,集沙成塔就是这样累积出来的!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