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与梦想的距离/驴子(马来西亚)


  行动管制令(MCO)时期,我每天都在看新闻、刷手机追疫情发展。除此之外,也抽出些时间阅读。这几天,阅读着David Jimenez的《雨季的孩子》。David曾是西班牙《世界报》派驻在亚洲的记者。

  书中叙述了他到访的亚洲贫苦国家,处在社会底层的孩子苦难印记。这些孩子,过着三餐不继、害怕恐惧的日子。波蒂,被父母感染上艾滋病的5岁柬埔寨女孩;庄无敌,被父母送去城市学泰拳的12岁农家男孩;雷内,住在马尼拉贫民窟垃圾山的10岁男孩;玛丽亚,从阿富汗逃至巴基斯坦的哈札拉女孩……

  我的情绪不住被书中的真实情节牵动着,心情跟着沉重起来。

  在这些难以一餐温饱的孩子,梦想是什么?波蒂希望她的病情好转,但最后她病死了;庄无敌希望能逃离拳击台,但是他还是被对手打了一拳又一拳;雷内期盼在垃圾山找到能卖个好价钱的东西买食物,但他后来只希望在16岁的时候离开垃圾山去当兵;玛丽亚希望远离战争的威胁,宁死也不要回去打仗。

  8岁的外甥好奇地问我这本书讲些什么?

  我说:“讲一些孩子穷得没饭吃。”

  “为什么没饭吃?”

  “没钱呀。”

  “为什么没钱?他们的父母没给钱他们吗?”他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神情。

  我费了一番唇舌跟他叙说贫穷孩子的困境,但是他听着听着便神情索然无趣,转移话题说起其他的事。我识趣地停止了贫穷的话题。

  真不知如何跟一个身在福中的孩子谈论“惜福”的道理。想起他多次因为被父母限制看电视而大哭大闹起来,一次我看不过眼,一把抓着他斥责道:“不过就因为不可以看电视,为什么要哭得这么可怜?现在你没有饭吃吗?有人打你吗?”他却仍旧哭啼不止。每天吃得饱足的他,或许觉得剥夺他看电视的权力会比让他饿肚子更难受吧?

  我曾以为《雨季的孩子》里的孩子们每日在生活中挣扎求存的情景是那么遥远。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日益严峻所带来的不安、恐慌,民众受促Stay at Home防疫,大部分人无法外出工作,日常生活乱了脚,入息大受影响,我也隐隐被担忧笼罩着。但矛盾的是,这边厢传来民众疯狂抢购食物,有人连面包都买不到;脸书那边厢却时不时看见好些人日日上传在家烹煮美食佳肴的照片,我不禁揣测他们家里究竟囤了多少食粮?
  
   *     *     *     *
 
  MCO从3月18日开始实行,原本一星期的学校假期也随着MCO延长而继续关闭。平日清晨6时起床准备上学的外甥,在不用上学的日子里,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一天,他睡眼惺忪来到餐桌前,问:“今天早餐吃什么?”

  他的妈咪说:“牛油蛋糕。”

  外甥朝天花板望空了一会儿,说:“我想吃炒面。”

  我在一旁听了,忍不住冷笑:“现在这个时期,有什么就吃什么,迟点连你最爱吃的鸡蛋可能都没有啦!”

我认为,MCO是让我们对“食”从简的考验时期,要我们对“食”保持基本的温饱要求,而且应该对还在饥饿当中的人多一分同理心。还有比温饱更大的梦想吗?先搞定三餐温饱才最实际。

照片提供:作者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