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西方哲学,沈老师说过很多事物都是透过人而有意义的。譬如要是没有人的存在,石头是什么颜色根本没意义。我怀疑,时间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性质呢?好比在人类没出现前的地球历史,侏罗纪、白垩纪之类的年代,我就是没概念,怎么读怎么忘。
但我们都知道时间长河如潺潺流水,不断流逝,不管有意义没意义,都阻止不了这个事实。唯一可能的极端手段就是直接让它停格。是的,死亡能够让时间永远停格,虽然绝大多数当事人并不是出于想让时间停格才死亡的。这么说可能太主观,但至少我的岳父应该不曾考虑过这样的动机。
岳父是两天前被送进深切治疗病房ICU的,很突然,半夜一点多接到电话通知,妻连夜就赶回六十公里外的老家去了。隔天早上两个女儿一起床就问:“妈妈呢?”她们分别读上下午班,间隔两个小时起床;大清早的也不便打电话询问,以致我一直没弄清楚状况,两次都只能据实以报:外公生病了,可能相当严重。
把女儿都打发上学后,我赶往医院去探望。老大以前也在同一家医院出生,但十年不来实在有点生疏,还兜了些冤枉路。ICU里有两批不同的医生跟家属作了同样的解释,我的理解是:救是死,不救也是死。不过,医生其实更关心的问题是:到最后关头,要不要抢救?其中一位医生说得更直白一些:按目前显示器上的各种数据看,器官衰竭是救不来的,让病人白白受罪而已。那好吧!最后签字决定不进行抢救。
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准备一放学后就把女儿带来医院,不过等我们在巅峰时间赶到医院,早已过了探病时间,而且医院规定儿童原本就不允许探病。门卫坚持不放人,但ICU医生吩咐门卫网开一面;这毕竟不是探病,是告别。两个女儿只允许站在两公尺外静静地望了两分钟不足就被请离。
随后我们回家,妻继续留在医院。半路上妻来电告知:我爸爸走了。
隔天为女儿分别向学校请假来奔丧。天气热得令人发昏。整天忙进忙出,帮忙记录客人送的奠仪,再把钱点算后存进银行,还去了一趟超市买水果,诵经的师父要用。
六点四十五分开始诵经,家属都必须参与。每人发一本经书,部分内容是巴利文的中文音译,完全看不懂;另一部分经文是中文,但也看得似懂非懂。师父开始念,我努力听,不久开始掉几个字,然后掉一行字,再来掉几页,后来索性就不看经文了,单纯听。这才开始发现原来诵经的韵律配木鱼声十分有味道,如果再多一点变化简直就等于是在rap了。特别是那句经文,“亲爱的菩萨”,多亲切、多有意思啊!后来在经书中发现原文其实是“清净地菩萨”,有点小小失望……
妻昨天深夜跟我通电话,她认为我该跟孩子谈谈什么是“死亡”。今天在路上我尝试跟她们解释,不过首先想到的却是前两天从一年级科学课本里看到的一道题目:“一只从市场买回来去头去毛的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我觉得这题目颇有哲学意境,心想是否也能够别那么科学,而从比较婉转的角度跟孩子们谈死亡?“昨天我们看了外公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外公就去世了,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外公在等着跟你们说再见啊!”
一刹那,时间仿佛停格在2020年2月27日,我再说不下去。
摄影:李娉雯(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