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农历新年的前两天,“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出,注定今年的春节不好过!先是上万人漏夜“逃离”武汉,紧接着全球对于这传染性极高的病毒顿时吊起十二万分的警戒,进出车站、机场、医院等人流多的地方都有专人进行检测体温,不过关者立马隔离观察不予通行。与此同时,官方、网民也纷纷发出许多“温馨提醒”民众如何防患未然,如:尽少聚集、出外戴口罩、勤劳洗手、消毒液必须含多少度的酒精、不吃野生动物……
提到“隔离”,首先浮现的一幕是:把所有患者集中在一个大棚内,医疗人员则戴着口罩面具小心翼翼地问诊检查,全部人吃喝拉撒也就只能在同一空间进行,不得自由外出。要说瘟疫若发生在古代,整个村子烧毁的事也有可能发生,但现代文明社会,在尚未找到有效治疗方案之前,对患者进行隔离、试药治疗,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被隔离的患者也只好认命,要嘛接受多种尝试,否则就只能祈求自身体质足够强壮得以打败病毒逐渐康复。
武汉之后,疫情持续扩散,接连温州、杭州、南京等也下令封城,而新加坡也发出“橙色警戒”(级别从黄-橙-红色),民众开始意识到情况不太妙,立马赶往超市抢购干粮或日用品,大家怕的是病毒的传染率,慌的是“禁足在家”的日子要怎么过?会不会闷死?饿死?或“无故”病死?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大城市都开始“全面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即住宅小区居民限制出入次数,或凭证出入,而学校、企业或办公地都让孩子及员工呆在家作业。
所幸,网络的存在让“隔离在家”的人们并不孤单,新闻资讯八卦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许多科学家、流感病毒专家团队一方面努力不懈地对此病毒解码及分析,另一方面也派出权威级人马网络直播说明研究进展、病毒的特性、追踪病毒源头等最新消息。至于教师、学生及家长在家也没闲着,双方即时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早上七点,杭州某所学校班主任通过微信群组“点名”、简单寒暄、开始上课、布置作业、下课…..相比之最初大伙儿落荒而逃的景象,疫区居民似乎在努力适应着足不出户的生活。
正当中国积极抗疫时,有些人不知是否恐慌过度,竟然把病毒“源头”直接标签为“武汉”、“中国人”、“生食野味的中国人”。他们在自家餐馆、零售店、幼儿园等等玻璃窗上大大地贴着“谢绝中国人!”、“不欢迎中国人”等字样,硬生生把所有黄皮肤、看上去是中国人的“隔离”到自己的视野外。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估计会怀疑自己是否回到19世纪的种族隔离政策的时代——白人与黑人不得乘坐同一车厢、学校、居住地等公共场合均以种族来划分,依现代术语就是种族歧视。以这种方式来防疫除了拉来一堆种族仇恨相信也无法隔绝病毒侵袭吧?
忘了在哪儿看过的小说或电影?未来的世界大战可怕的武器不只有核弹,还有无影无形(至少肉眼看不见)的病毒传染大战。换言之,若你依旧抱着侥幸态度把人种分类对待,或淡定泰然地静观其变只能说明你比较乐观,而那些赶往超市扫货的民众是过于敏感太紧张吗?不!谁也无法预测这疫情会延烧到什么程度?何时能研发出有效的药物抑制病情?未雨绸缪或许是首要的生存之道。要知道不识种族肤色国籍的病毒,只会乘“虚”而入,就看你不巧哪天被另一类新型病毒缠上身,到时别都怪罪于某某族群的错!
摄影:李娉雯(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