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马来西亚人,2020年有很不同的意义,理由是我们的长命首相在1991年喊出了一个“宏愿”。除了上学时老师不停地灌输2020的美景,心里也实在是对这个三十年后的国家好奇,希望见识到先进国是什么样子的。最重要的,其实是我们都相信那时,四、五十岁的我们,健健康康的话,应该是能够活着见证这个珍贵的日子。
随着年岁渐增,出来社会工作久了,跑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多了,还多亏了一个“人人都能飞”的本地品牌“亚航”,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机会和外界/外国接触。再加上网络的迅速发达起来,对于先进国的认识已经不是外星球那么陌生。当阅历增加,回看我们这个国家,对它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自然也心里有数。2020宏愿?大家都沉默了。
2020到来,我们这些有期待的人变成没有期待。什么T50、2030,在这个速食时代还喊这些口号,是不是已经落伍了?向中国和新加坡等看齐,口号不需要喊的,而是要务实地达到,在发出一个新的政策时,不能像九十年代那样说了才打算,而是利用大数据去分析达到的几率有多高?什么原因将导致失败?如何启动危机管理?等等。单看一个隆新高铁,就知道彼岸和政府处理事务的高下,遑论什么盗贼治国、经济宏愿。历史学家说,当新经济政策(DEB)草拟完成时,负责的单位都兴奋到睡不着觉,觉得这是可以不分种族一劳永逸解决经济问题的好政策。但是,致执行了几年,后来的继承者渐渐走向保护某族群政策,越走越偏,辜负了当初的好意,以致今日尾大不掉的状况。
或许当初敦马应该执政多十八年,而不是执政二十二年后留空了十五年,再回来怪罪继承者破坏了他的宏愿。可惜,制定新经济政策的领袖没有跳出来说后来的继承者破坏了当时的美意,谁是这些后来的继承者呢?所以嘛,我认为制定政策或宏愿,必须要在任期内完成,这样才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形。
2020以后,我们对宏愿、宣言不再盲目相信,也发誓不再做长则三十年、短则五年的政治傻瓜。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