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自由/江扬(中国)


举家搬迁的传统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且不说今天遍布地球每个角落的人类最早都住在非洲,近代以来欧洲游牧民族的殖民传统也造就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诸多移民大国;即便是祖祖辈辈以农耕文化为传统的中国人,却也拥有数量庞大的移居海外群体,在中国本土之外的数千万华人如果组成一个国家亦将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个大国。这说明无论怎样的文化传统,移居与迁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主题。

迁徙的首要原因当然是经济。从早期的离乡背井寻觅食物,到后来的海外开拓殖民,以及近代中国人熟悉的逃离社会主义奔向发达资本主义的奋斗路径,这背后都是经济原因在起作用。当然,吃饱饭以后,全球迁徙活动仍在继续。政治移民、环境移民、气候移民、教育移民等等成了今日诸多移民的主要成因。只要人们还存在对于另一种生活可能的追求,那么移民现象就会一直存在。

遗憾的是,在迁徙的需求居高不下的今天,迁徙的自由却愈发狭窄。这表面上看是由于今天整个世界向右转,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发展愈加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迁徙需求大大超越了各国所能提供的迁徙机会。回想过去,护照的发明只有一百多年,各国严加看管边境的历史也并不久远。曾经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居住国的老一辈有一些仍然健在,只是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说迁徙自由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的话,那么在这一项上,现代以来人类随着科技进步而获得的个人权利的全面张扬并没有福泽于斯。而且,在可见的将来,都难以见到对此改善的迹象。曾经令人欢欣鼓舞的欧盟内取消边境的乌托邦举措,不仅未能渐渐推广至全世界,甚至在欧盟内部都呈现倒退之势。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悲哀。

当然,过去的相对自由也并非由于之前的世界更加理想,而是比起当时的迁徙需求,前工业时代落后的交通手段导致了人们想移居远方通常代价过于昂贵,造成了对于这种需求的抑制。从经济学来说,解决需求一方面需要提高供给,另一方面则是舒缓需求。如果科技的进步让跨越地球的旅行更加便宜快捷,则可以提高供给;而缩短的旅程可以更加促进地球村的融合与发展,那么迁徙的需求也能得到舒缓。只不过,面对现实世界的国际移民潮,这两方面努力都举步维艰。科技的缓慢发展让最快捷的航空飞行速度在过去几十年几乎毫无改善。各国接纳外来移民数量不仅没有增长,而是更加收窄,导致供给侧难有作为;而在需求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恶化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穷国依然鲜血淋漓地贫穷,一些原本差强人意的国家却也开始走下坡路;政治层面上各国的人权状况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倒退的步伐似乎总是比进步的更大,前进一小步,倒退一大步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使得所有的移民需求难以释放,人们在各自的栖息地越来越禁锢。人类的彻底迁徙自由,与大同世界一样,都显得遥遥无期。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