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浮不燥的原住民/廖天才(马来西亚)


感觉上,我国上一辈的华人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比较不客气,动辄打骂,做事也往往浮躁。或许是上一辈华人家长刚从中国移民过来,家境不太好,孩子又成群,加上当时移民来的人一般受教育不高,孩子容易成为家长发泄脾气的对象。

小时候我就看到新村屋的家长,把他的孩子捆绑在麻包袋,手里拿着粗大的藤条,脸上的血筋气得涨红,暴声地说:“我这就要把你丢进河里!”

这个孩子是谁?在被捆绑在麻包袋之前,有没被鞭打折磨,我没看到。我看到的他,已经是绑在麻包袋里了。真是奇怪,当时麻包袋里的孩子,出奇冷静,一声不响,也没哭泣。

猜想那个年代的孩子受到的折磨多,骨头比现代的孩子硬得多,知道活着命苦,死有何所惧?向暴力的家长哭泣示弱反而引来更多的折磨,要丢就丢,就是不让自己面子给丢。

随着家庭经济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家庭平均生育率的降低,使用暴力对待孩子的事件,已经非常罕见。这算是社会的进步。

在城市,人们浮躁的行为还是时有所闻;为了一个停车位,两人吵得在大庭广众大演铁公鸡、孩子为了要买毒品,向父母要钱不逐,一气之下把父母活活打死、孩子给老师鞭打,家长即刻兴师问罪,去警局报案;例子不胜枚举。

平均上原住民孩子的数量也不算少,物资资源不多,教育水平也不高,可是,原住民对人,对孩子却不会轻易动怒,暴力相向更是绝无仅有。可以说,原住民对待任何人都非常的亲善、平顺及平等。若是真有不满意,他们也只是摇一摇头,脸上却不会显露任何的怒气。不但不会露出怒气,还会露出傻笑,犹如把一切都看得不太重要,潇洒自如的样子。

我就亲身见过原住民因土地“被占用”的谈判。

一个原住民地主拿着报案书,还叫几位警察陪同他前来,要与一个抗议政府将要在不远的地方兴建水坝,而在他的土地建立营地的同村人拆除营地,把土地还回给他。地主虽然也带几位警察来,却没有带任何的怒气而来。整个谈判,双方在细声中进行,都是在诉说为何他要这样那样做。

天啊,最后的结果是;建营地作为抗议政府要兴建水坝的人同意搬迁,地主同意让他在同一块土地不远处,建立一个更大的营地。

有些城市人对原住民了解少,误解多,以为他们生性野蛮残暴,还有过猎人头的习俗和记录,心理上对他们远离警惕。殊不知猎人头文化只是弱小群体,在一个没有国家或社会法律能给予他们保障下,部落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形成的文化。当白人到来殖民后,法律制度跟着确立,猎人头文化就逐渐根除。这已经是很久远的历史了。

随着一些原住民放弃居住在传统村落而长期定居在城市,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差别,他们也如同城市人面临各种生活难题:工作难找、经济压力、生活苦闷。这样的原住民的情绪波动就比乡村生活来得大。

人是不断移动的动物,人的文化也逐渐在更动转变。乡村人、原住民文化逐渐被强势的城市人的文化所影响和改变,是一股无法抗拒的趋势。原住民的随性、知足、不浮不燥的性情与文化还能保存多久,是一个未知数。

摄影:廖天才(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