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在兴起办《学文集》的念头后,发起人和我(我并不是发起人)分头招兵买马,结果响应号召前来助拳的各路英杰中,我招来的人占了百分之百。
虽然向来自认为天生是所谓“称呼人少,得罪人多”的那种性格,不料卖我帐的人似乎还不少,而且这很明显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对于这一点,说实在我颇感意外。六年来作者群走马灯似的换了不少人,但从一开始就驻扎在此的元老也不乏其人。我常常不免感觉心虚,花了人家这么多时间,他们私下会不会早产生了“误上贼船”的愤懑呢?这也是去年我提出这七月主题的背后原因。
一位在本地小有名气的写作人曾经质疑不发稿费,谁会来投稿?《学文集》是零收入的人文网页,没钱发稿费;但我私底下答应过一些作者,万一有哪位大老板鬼迷心窍出资一千、几百万来收购《学文集》,我一定把所有钱拿出来“论功行赏”,作者一篇文章分若干,点赞、分享文章的读者也算是有功劳的,不能落下,也得分他们一份。总之,绝不私吞,保证皆大欢喜!“人因梦想而伟大”是否真实还有商量的余地,但大家兴致高昂地讨论这个梦想的样子,倒是足以证实人可以因梦想而穷开心,好像下一分钟马上就要“发了”。虽然到今天为止还没人接洽讨论收购的事,但总觉得希望在人间,明天会更好。我常呼吁大家投稿、点赞、分享文章,背后的深意现在明白了吧?感动吗?还不马上行动!
《学文集》还有一个特点:文章只提作者姓名,身份一律去掉(六年来只有一次例外,那位先生坚持要把“教授”的身份公告天下)。这一特点除了折射出上述“称呼人少”的性格,主要还是希望读者专心看文章就好,别理会作者是什么身份,身份和文章真的没直接关系。话虽如此,作者群中确实不乏能人、奇人,但我也一直坚持认为人文存在于社会所有层面、各个角落,而非某一些人的专利品。在人文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或者说,《学文集》希望营造一个平等的人文世界亦无不可。
不谈利,不争名,希望能够维护《学文集》的单纯,在纷纷扰扰的现实中保留一小块净土。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做到了,但我还是高度怀疑作者们内心中是否有“被骗上梁山”的不平衡?梁山和贼船追根究底还是有一点不同的,贼船就是贼船,没什么可供幻想的空间。梁山却存在着一点“义气“的考虑,作者们是否真的认为自己“推动人文”的善意等于是在“行侠仗义”、“替天行道”?哎!四大名著里最早看的正是《水浒传》,可能因而无意中把大家都引向了梁山。也罢,他日事过境迁后回想这段岁月,想必也是一笔不错的谈资。
希望大家都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学文集》,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一样。即使《学文集》真的是贼船,它也是允许自由进出的贼船,所以不需要有任何“误上贼船”的恐慌。这艘贼船很善良!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