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主题似乎成功勾起许多作者尘封的回忆,精彩的重磅文章陆续来了好几篇。所谓重磅,指的是内容比较震撼人心。3月18号的文章〈一家5口3破产〉也属于这类文章,单看题目已经足够引发读者的恻隐之心了。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破产”是件不幸的事,同情心自然而然产生。不过,这里希望作一点补充。
在我个人的观念里,条件反射、理所当然的反应都是人文素养的大敌。为什么呢?因为事实或许有许多不同的面向,如果单凭条件反射只取其中一种可能,进而抹煞其他可能,那是不对的。
这又跟“破产”有什么关系?破产难道还能造假不成?诚然,破产应该不会有假,但是否听过某些人向银行贷款时,一开始就存心要破产的?在这里无意道德评判这种“策略性破产”,也不是在质疑作者家人破产的原因,只是希望点出事情可以有多种可能,而且不是所有可能都那么值得同情。
人文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不是任由感性泛滥,模糊我们的视线。
(周嘉惠)